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高新技術材料的研究中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即“環(huán)境材料”。環(huán)境材料要求傳統(tǒng)材料具有更優(yōu)良的環(huán)境適應性,也包括直接改善環(huán)境的材料。環(huán)境材料的典型特點是其先進性、環(huán)境協(xié)調性以及舒適性。由日本青森工業(yè)實驗場開發(fā)出的木質陶瓷完全具備了這三大特點,是一種典型的環(huán)境材料。木質陶瓷是一種采用木材(或其它木質材料)浸漬熱固性樹脂后真空(或氮氣保護)碳化而成的一種新型多孔質碳素材料,其中的木質材料在燒結后形成軟質無定形碳,樹脂生成硬質玻璃碳。
目前,木質陶瓷研究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品種單一,對原木的使用不利于環(huán)境保護,對麥秸等植物殘渣研究很少;技術路線比較單一,還過多的局限于浸漬成型上;木質陶瓷力學性能不佳,特別是抗彎強度偏低,極大的制約了木質陶瓷的應用等。用麥秸等植物殘渣制備木質陶瓷,進一步開發(fā)出各種新型的環(huán)境材料,同時實現(xiàn)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改進制備工藝以及通過與其他材料復合來提高并強化木質陶瓷的強度正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與關注,也成為近年來材料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論文以麥秸、甘蔗渣等為原料,以酚醛樹脂、羧甲基纖維素為粘結劑,混合后采用熱壓再燒結的全新工藝制備木質陶瓷,實驗制備出了各溫度點下的材料,并對其密度、氣孔率、強度、電阻率等性能進行了測試,對其性能特征、形成機理及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和研究,初步明確了原料配比、酚醛樹脂濃度、溫度等參數(shù)對整個制備過程及木質陶瓷性能的影響。實驗結果證明了通過該工藝用麥秸或甘蔗渣制各木質陶瓷的可行性,同時也表明粘結劑和燒結溫度對木質陶瓷性能影響很大,實驗為麥秸、甘蔗渣等植物殘渣的利用開辟了新的途徑,為木質陶瓷的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和空間。
論文對傳統(tǒng)的升溫模式進行了改進,實驗并分析了升溫模式對木質陶瓷殘?zhí)悸?、密度、氣孔率、抗彎強度、電阻率等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降低升溫速率并在關鍵溫度點保溫燒結,木質陶瓷的真密度、氣孔率、抗彎強度明顯提高,電阻率略有下降,尤其是殘?zhí)悸侍岣唢@著。
論文選擇了氯化鋅、碳酸鉀、磷酸氫二氨、硼砂為木質陶瓷原料的化學添加劑,實驗并分析了化學添加劑對木質陶瓷殘?zhí)悸始翱箯潖姸鹊刃阅艿挠绊?。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比較,添加適量的化學添加劑后,在兩種升溫模式下,木質陶瓷的殘?zhí)悸史謩e提高了大約6%和10%,而其抗彎強度、密度、顯氣孔率及電阻率等性能沒有受到影響,氯化鋅、碳酸鉀、磷酸氫二氨以及硼砂等化學添加劑對木質陶瓷殘?zhí)悸侍岣哂辛己眯Ч?br />論文還進一步以麥秸、甘蔗渣以及
凹凸棒石為原料制備出凹凸棒石改性木質陶瓷材料,并對其真密度、體積密度、顯氣孔率、抗彎強度、電阻率等性能進行了測試,對其形成機理及規(guī)律進行了分析。結果證明了凹凸棒石的良好改性,特別是坯體在700-800℃保護氣氛下燒結可大大提高傳統(tǒng)木質陶瓷的強度且不影響木質陶瓷電阻率等。
doi:
10.7666/d.y1815890
關鍵詞:
凹凸棒石粘土 麥秸 木質陶瓷 陶瓷制備 環(huán)境材料 抗彎強度 化學添加劑 電阻率 顯氣孔率 殘?zhí)悸?植物殘渣 實驗 升溫模式 真密度 甘蔗渣 燒結 原料 形成機理 溫度 陶瓷性能
作者:
吳文濤
學位授予單位:
合肥工業(yè)大學
授予學位:
博士
學科專業(yè):
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
導師姓名:
徐曉春
學位年度:
2010
語種:
中文
分類號:
TQ174.1
在線出版日期:
2011年06月30日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若有侵權或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