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機械化學法和熱液法制備了具有可見光活性的非金屬元素N、N-S、N-F單元和多元摻雜納米TiO2粉末。采用X射線衍射儀、BET比表面及孔徑分析儀、透射電鏡、UV-VIS分光光度計,對所制備的光催化劑粉末進行了表征分析;以甲基藍的降解和NO氣體的去除為模型,評價樣品在紫外和可見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分析了不同的摻雜源、制備工藝對摻雜TiO2粉末的晶型、晶粒尺寸、形貌、可見光吸收性能、光催化活性的影響。 采用機械化學法合成的樣品,由于合成過程中的機械化學力的作用,發(fā)生了相轉(zhuǎn)變,形成了銳鈦礦、金紅石和板鈦礦的混晶相結(jié)構(gòu),顆粒細化至20-30nm,比表面積增大,同時發(fā)生了N、S、F等非金屬的摻雜,在TiO2能帶中形成了摻雜能級,使其吸收邊“紅移”,具有良好的可見光吸收性能。 光催化性能測試結(jié)果顯示,與原料TiO2粉末相比,以10%的六次甲基四胺為N摻雜源后續(xù)焙燒處理的樣品在紫外和可見光區(qū)域降解甲基藍的效率分別提高了1.14倍和3.30倍;以碳酸氨為摻雜源球磨后采取水洗處理的樣品由于其粒徑更小、比表面積更大,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在紫外光和可見光區(qū)域的光催化性能分別比原料TiO2提高了1.64倍和5.75倍。與單元N摻雜后續(xù)焙燒樣品相比,以硫脲和氟化氨為摻雜源,采用機械化學法焙燒處理合成的S-N和F-N共摻雜樣品,在可見光區(qū)域的光催化性能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比原料粉末提高了約5.30倍。 采用熱液法合成的樣品,粒徑位于10nm以下、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積和狹縫狀的介孔結(jié)構(gòu);由于非金屬元素的摻雜,在TiO2能帶中形成摻雜能級,同時伴隨著N的摻雜,形成了缺O(jiān)的Ti5O9相,這都促使了其吸收邊的“紅移”。光催化性能檢測結(jié)果顯示,以六次甲基四胺為N摻雜源在甲醇溶劑中pH9的情況下合成的樣品,在紫外光和可見光范圍經(jīng)過2h對甲基藍的光催化降解率達到96.9%和81.8%,對NO去除率Nr分別為72.3%和53.9%。以硫脲和氟化氨為摻雜源熱液法合成的S-N和F-N共摻雜樣品,性能不佳。
關鍵詞:
二氧化鈦 多元摻雜 光催化材料 機械化學法 熱液法合成 比表面積
作者:
邢朋飛
學位授予單位:
北京工業(yè)大學
授予學位:
碩士
學科專業(yè):
材料學
導師姓名:
王金淑
學位年度:
2006
語種:
中文
分類號:
O614.411 TQ426.8
在線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27日(萬方平臺首次上網(wǎng)日期,不代表論文的發(fā)表時間)
聲明: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zhuǎn)自其它平臺,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觀點及立場。若有侵權(quán)或異議請聯(lián)系我們。